采购经理人综合指数及其分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
下一步,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防高温、防洪防汛相关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和消除,全力确保运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服务意识,展示和弘扬党员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体现志愿服务的精神风貌和奉献精神,激发调动了广大党员建设美丽变电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场,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尽快清理面积大,可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手带防护手套一根根拔掉杂草,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变电站内的杂草得到了有效清除,站容站貌焕然一新。大家以实际行动创建干净、整洁的站内环境,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下一步,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防高温、防洪防汛相关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和消除,全力确保运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随后,支部书记作了题为《如何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党课宣讲,现场还分享学习了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龚洁玲同志的优秀典型个人事迹。
通过将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集中学习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党员对增强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的深刻认识,逐步加深党员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认知和参加党日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保障党员学习成果成效和意识形态建设,真正践行了最强党支部的标准要求。为了提高除草质量,参加除草的党员干部胸前佩戴党徽,左肩佩戴党员示范岗袖标,用铁锹、镰刀、扫帚等工具配合清理杂草。电力需求响应业务需数字化赋能随着双碳进程加快与能源转型深入推进,传统电力系统正在向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演进。
系统还支持自定义添加待普查用户,普查人员可以通过在线录入或选择的方式快速完成用户可调节资源普查。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是提升电网控制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力供需协调优化的重要支撑手段。在应用平台的供电公司,市场营销专业的普查人员可以快速配置需求响应普查的权限、人员及普查清单。通过内置的统一可调节潜力计算校验模型,可调节负荷资源潜力数值与相关数据都将得到实时计算校验,普查人员可以在系统中看到实时可调节负荷资源的潜力信息以及本单位负荷资源潜力汇总信息等,大幅提升普查工作效率与资源潜力数据质量。
高质量开展需求响应业务,离不开对可调节负荷资源的普查与潜力分析。各省级电力公司积极开展需求响应可调节资源库建设,挖掘不同类型需求侧资源的可调节潜力。
系统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实现电力用户侧柔性可调节资源全方位全层级全要素灵活感知、多维动态可视和精益高效管理。要实现需求响应业务高质量开展,对可调节负荷资源的普查与潜力分析是基础环节。这导致资源库数据质量不够高,不同供电公司之间的同类资源潜力差异较大,影响需求响应业务有序规范发展。扩大成果应用范围,支撑公司总部及各省级电力公司资源库建设,并为需求响应业务各主体开展可调节负荷资源数据分析及评价咨询服务,让需求响应资源管理更高效、用户服务更智能。
为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结合省级电力公司需求响应实际业务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需求侧可调节资源潜力预测、分析、评估技术研究,构建了涵盖工业、楼宇建筑、居民及新兴负荷等6大类59小类需求侧典型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计算模型,并完成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与容量核证分析系统研发,实现可调节负荷资源在线化普查、分析与核证。传统模式下,需求响应资源库建设工作通常需要制作纸质化表单,组织市县供电公司专业人员开展线下普查。系统在省级电网应用成效显著目前,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与容量核证分析系统已接入公司经营区内13个省级电网的可调节负荷资源数据,覆盖用户约1.7万户,削峰响应容量和填谷响应容量分别达2990万千瓦和1563万千瓦。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与容量核证分析系统是供电公司开展电力需求响应业务的基础支撑平台。
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与容量核证分析系统融合需求响应业务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零散数据、实施成效数据,将资源数据汇集过程进行标准化梳理、数字化建模,固化形成数字化分析服务工具包,力争人人是数据分析能手。普查结束后,工作人员还要将数据录入电脑,统计上报。
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是提升电网控制灵活性、促进电力供需协调优化的重要支撑手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
例如,针对楼宇建筑用户大类,系统根据用户属性类别派生出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一小类,又根据用户内部主要用电设备及可参与电网互动调节情况,衍生出集中式空调机组、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单一设备级模型,并按照响应速度、响应时间分层分级设计了不同潜力计算数据参数项。多功能合一提升需求侧管理质量效率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与容量核证分析系统由中国电科院用电与能效研究所自主研发,是集资源管理全景驾驶舱、潜力计算、多维聚合分析、灵活开放式核证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需求响应资源库构建与分析支持系统。通过用户级-单一设备级-潜力参数级潜力普查设计逻辑体系,系统构建了典型用户可调节资源种类图谱,为数据接入、融合、治理提供了清晰链路,提升了数据挖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与容量核证分析系统还对资源库涵盖的数据公共模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按照用户资源类型相同、字段含义相同的原则,总结抽象为59类用户数据模型,并扩展出175类单一设备级数据模型,利用强化学习打造数据全息网络,支撑普查计算类、分析展示类、辅助决策类应用及资源库构建。中国电科院研发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与容量核证分析系统,实现已接入系统的可调节负荷资源在线化普查、分析与核证。
研究团队将完善平台应用,开展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可调节负荷资源分析评估工作,加快系统功能迭代升级。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用户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作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行为。
目前,系统已在中国电科院统一计算运营平台试点上线。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出台多项需求响应相关政策
数字技术还被应用于高层楼宇的低碳节能改造。其打造的节能降碳e本账应用可结合企业综合能效水平与申报情况为企业分配用能预算,目前已在杭州等6个地市开展试点,共2488家重点企业完成基准能耗核定及月度用能计划分解。
国家电网在浙江创新推出的工业碳效码可为全省工业企业提供碳效评估结果,目前已归集全省企业经营、能源、税收数据信息2300万条,推动绿色技改项目2200余个。在双碳行动实施背景下,节能降耗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家电网聚焦双碳目标,在浙江通过绿色低碳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服务模式、加快推动数智融合等一系列措施,正逐步构建形成立体式节能减排矩阵。依托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国网浙江电力推动能效管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在交通领域,截至5月底,已建成全省公交、城市公共和高速公路等各类充电站2594座、充电桩超过1.98万个。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滨江供电分公司针对楼宇能耗强度大、柔性互动手段少等问题,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度融合、楼宇节能减碳空间潜力深度挖掘,打造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楼宇精细用电新模式。
国网温州供电公司通过推出基于企业用能和碳排放的综合分析报告,深入泵阀重点企业开展用能诊断,进行综合能效分析,为企业提供合理高效的用能分析和指导,帮助泵阀企业加快产线节能改造。为了进一步助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由国网浙江电力双创中心设立的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发布《绿色技术支持中小微企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计划》,精选10项绿色技术领域知识产权面向中小微企业实施开放许可。
此外,国家电网大力推进电能替代,今年仅在浙江省就累计推广实施替代项目7569个、替代电量23.5亿千瓦时。台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攻克了柔性低频输电领域成套设计、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的制高点,工程中应用的技术可适用于中远海域风电送出、电缆化供电的海岛及城市电网等多种场景。
该工程实现了海上清洁能源降频直送,极大提升了海上新能源传输效率,并将显著降低海上风电消纳时的损耗。不久前,国家电网浙江台州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截至目前,交易中心累计上架绿色技术1302项,覆盖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促成交易近200项,交易额突破3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前,滨江第一批将完成30座建筑节能改造,形成1.5万千瓦的负荷调控。
温州永嘉泵阀业是产值达到3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汤义勤介绍,工程的投运为新能源的输送和消纳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有世界小商品城之称的义乌,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根据不同路段照明需求,以一路一策分批实施改造,目前已完成义乌30余条道路路灯改造,将5500余盏传统钠灯更换为节能LED路灯,去年仅该项目就节约用电量156万余千瓦时国家电网在浙江创新推出的工业碳效码可为全省工业企业提供碳效评估结果,目前已归集全省企业经营、能源、税收数据信息2300万条,推动绿色技改项目2200余个。
此外,国家电网大力推进电能替代,今年仅在浙江省就累计推广实施替代项目7569个、替代电量23.5亿千瓦时。在双碳行动实施背景下,节能降耗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